曾经是“一盘散沙”和“小萝卜头”式的江苏宜兴环保产业正谋求战略转型和升级。
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今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我国环保产业最早聚集发展的区域,宜兴环保产业正在借各方力量,努力从低端制造向高端设备制造发展,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作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之一,宜兴环保设备制造业最早始于30年前的村办、乡办企业。目前,宜兴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环保设备制造基地,“宜兴环保”对中国环保发展的作用巨大。据记者了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工程项目,几乎90%以上都宜兴企业的参与。
“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各城市和工厂里的污染处理设施中,至少有一件宜兴生产的设备。”朱旭峰说,环保产品和工程遍及全国各省市,并辐射到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
统计显示,宜兴环保行业集中了1400多家环保企业、2000多种系列产品和年500亿元(约占宜兴市工业总产值的20%)营业收入,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22家。在水处理方面,中国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十强中,宜兴市的企业就占了6席。目前,宜兴市有高新技术环保企业18家,具备环境工程承包资质的企业84家、环境设施运营资质的企业19家、环保设计资质的企业5家。
宜兴环保行业不仅产业链配套完善,还培育出了19家上市公司,“早期的上市公司都是与环保设备有关的。”朱旭峰告诉记者,目前宜兴排队上市的企业至少有50家,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与环保有关的。
“由于历史机遇和区域特点,宜兴的环保产业在众多企业家自觉意识下自发成长起来,以设备制造尤其是水处理设备制造为主,企业众多,但差距较大,良莠不齐,在很多时候甚至出现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朱旭峰说,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的大背景下,宜兴的环保产业需要从低端制造向高端设备制造发展,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宜兴也需要从“环保之乡”向“环保之都”迈进。
前不久,国家《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也正式发布。
据《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估算,“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达到3.1万亿元,这必将推动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脱硫脱硝、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将达6000亿元;工业行业余热余压发电、“三废”综合利用以及烟尘、粉尘控制领域均存在巨大需求。
《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按照技术装备领先、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选择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空间、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区域,创建和培育10个环保装备产业基地。与此同时,支持建设一批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等积极参与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开发模式,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成套装备及配套材料、自动化仪表等配套设备的关键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朱旭峰告诉记者,基于先发的产业基础和深厚的经济文化积淀,宜兴的环保制造业基础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他透露,宜兴正在筹集、设立一个环保产业基金,总规模为50亿元。该基金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国外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或进行相关产业企业收购;另一部分主要用于投资和扶持宜兴市及全国环保产业领域的技术和公司。首期规模10亿元。
在产业扶植方面,朱旭峰介绍,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采取高端定位、高举高打的思路,已经与哈工大等高校合作,形成产学研布局并开始实践,对于具有创新性和市场价值的技术,以及具有成长性的重点企业,宜兴将强化政策及资本支持,甚至可在前期对需要扶植的企业进行投资,或者引入创新性技术,政府出资建立合资公司,培育企业成长,然后将先期投资退出,不以盈利为目的。
据记者了解,宜兴去年还专门成立了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据该院院长许国栋介绍,宜兴计划以研究院为媒介,引入宜兴发展所需的全球环保创新资源,包括各种人力、智力、金融以及技术等资源,并以其作为“技术总承包”枢纽,整合宜兴本地的品牌企业和产业链。
对于宜兴环保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燎认为,转型与升级的关键问题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演进决定企业以及行业发展的高度。寻找商业模式,很重要,有难度。对于宜兴,不可能要求所有企业都去进行商业模式革新,但宜兴以及各企业可以进行相应的产品提升和管理提升。
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也建议,未来的宜兴环保产业可探索“环境服务整体方案解决商”的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企业整合,拉动市场供给。